一段视频显示,一个男青年,被一伙人逼到坐在楼梯上失声痛哭。可在一旁出声安慰的男子,可不是什么好心人,而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犯罪嫌疑人李锐。李锐嘴上虚情假意地安慰受害人,实则是在用手机录像找乐子。
而这一切,都源于注胶堵漏的装修黑科技。他们在广告中号称,卫生间漏水最快两个小时就能解决。他们堵漏的技术就是注胶堵漏法,而且他们自称免费上门勘察,无需砸砖,专业高效。高大上的宣传,让不少家中漏水的居民心动不已。
上海市民潘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因家中漏水,他被“胶水刺客”广告吸引。考虑到高端服务,价格估计也不低,潘先生本来还担心费用自己承受不了。但是客服却给他吃了定心丸,表示上门不收费,检测不收费。于是潘先生就同意让对方上门。
按照约定,四名施工人员来到了潘先生家里,进了卫生间,对方拿出了“听诊器”、红外热像仪,一通操作下来,得出了所谓的勘察结论,那就是潘先生摊上大麻烦了。开发商偷工减料,装修队以次充好,这次漏水是要大动干戈了。
漏水是既成事实,施工人员就拿出了两个解决方案:其一,彻底拆除卫生间的地面重做防水层,工期一周,施工费七八千元,材料费用另算。其二,用注胶补漏,工期两小时,胶水按用量结算,地面最多换瓷砖两块。一个费时费力,一个省时省力,两相对比,潘先生选择了注胶补漏方案。但是他不知道,这正是对方给他挖好的陷阱。
注胶补漏到底是怎么个工艺,潘先生一窍不通,他关心的主要是效果和价格。于是,在进场施工前,他反复问施工人员,他们家的情况,这次补漏要多少钱,可是对方就是不给他明确的答复。对方直接表示他们的胶水380元一斤。潘先生并不知道,施工方胶水是分档次的,有高中低三档可选,对方看他老实好欺负,就直接报了最高价。
这几个人在潘先生家开始了他们的堵漏表演,一伙人钻孔打洞,排管布线,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在电动高压泵的轰鸣声中,两大桶混合的胶水注入了卫生间大理石板下。施工人员热火朝天干了半个小时,施工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找到潘先生结账,对方的价格一出来,把潘先生吓得一激灵,这伙人的报价是多少钱呢?48000元。这个报价实在是太离谱,这个价格別说修个漏水,就算彻底重新装修卫生间,配上全新的一整套高档卫浴设施都绰绰有余。潘先生当然不能接受,他明确表示不会支付,并要投诉施工队。然而,他没有想到,这伙人竟然在他家大吵大闹,甚至想要动手打人。
四个年轻的施工人员,气焰嚣张,态度恶劣,其中一个男青年还时不时摆出一副动手打人的架势,本分老实的潘先生哪里见过这种阵仗,被挤兑得话都说不上两句,无奈,选择报警求助。
他本以为民警到场,这四个人能够有所收敛,可是情况却出乎意料。民警到了潘先生家后,四个所谓的施工人员摆出了一副受害人的架势,口口声声指责潘先生用他们高档材料补漏,事后不买单,还要耍赖不付账。就现场的情况,处警民警只能将事件定性为经济纠纷。民警到场后,这伙人主动把价格降到了27000元,虽然心有不甘,潘先生为了息事宁人,还是支付了相应款项。
掏了天价补漏费,漏水的问题解决了吗?答案是没有,潘先生家还是漏水。天价补漏,结果是毫无效果,潘先生气愤不已,正当他打算自认倒霉的时候,更过分的事情发生了。对方为了讨要剩下的所谓注胶堵漏费用,开始持续的短信轰炸、电话恐吓,潘先生没想到这伙人如此过分,在惶惶不安中,他再次求助警方。
不查不知道,一查不得了,警方发现在全市范围前后有十多名居民报警,因所谓的施工费纠纷和犯罪嫌疑人产生矛盾。这也就意味着本案至少有十多名被害人。不少被害人都是敢怒不敢言,直到民警上门他们才敢说出实情。
蒋女士告诉民警,当时家里只有她和老母亲在家,这伙人看她们好欺负,生拿硬要。因为是半路喊停,蒋女士家漏水情况毫无改善。类似的遭遇,还发生在被害人孙女士家。家中漏水,她丈夫从网上找了这个注胶堵漏的团伙。同样的套路在孙女士家再度上演,犯罪嫌疑人注胶了二十分钟后,孙女士一问价格,所谓维修费已经累积到9000元了。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所作所为,孙女士颇为气愤,她本想到相关部门举报,可是一番打听发现,单单个案,很难给这伙人定罪。直到民警上门,她才觉得申冤的机会来了。
多行不义必自毙,随着越来越多的被害人被警方找到,李锐、葛雷、汪超、李宇等四人罪行彻底被警方掌握。今年3月至4月下旬,民警陆续对四人展开了抓捕。这伙“胶水刺客”最终在看守所里碰了头。李锐和李宇是表兄弟,他们和葛雷、汪超是同乡。他们是听同乡说有人靠着注胶堵漏强迫交易发了财,于是四个人抱着一夜暴富的想法,在2022年7月来到上海。面对办案民警尊龙人生就是博d88,李锐不复之前在居民面前的嚣张模样,老老实实地说出了注胶堵漏的秘密。
原来这伙人网上280元80斤买来的胶水,翻了数十倍卖给了被害人。犯罪嫌疑人做案使用的AB胶是一种混合胶水,外包装除了H81字样外,配料参数中文铭牌什么都没有。这两种胶水都是液体状的,它们只有混合在一起过十几分钟才会凝固。
而这十几倍的纯利,正是李锐等人铤而走险的原因所在。而他们挣的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每次都会引发居民的强烈不满。不过,为了拿到高额的所谓胶水费,李锐等人无所不用其极。
截至目前,警方查证了本案的被害人有15人,涉及金额20余万元,四名嫌疑人均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警方还在进一步查找被害人。尊龙人生就是博d88
本案也给不少人提了个醒,市场上防水补漏公司良莠不齐,网上发布推送陷阱多多。生活中若遇此类需求,一定要在施工前明确施工范围、工程量和工程价格,以免发生消费纠纷。
今年,上海市民王阿姨想要搬家,在网上选了一家搬家公司。王阿姨表示,在通过视频把所需要搬运的家具展示给搬家公司工作人员后,对方表示大概需要出动2辆车子,按照一辆车2400元来算,总共是4800元,包含搬家费、人工费,另外拆装一台空调的价格是200元。
但搬家时却产生多项额外支出:安装空调的工作人员收取了空调管、氟利昂、打洞等的费用共计6370元;搬家工作人员要求购买包裹家具家电的塑料气泡膜,每卷要价300元,60卷气泡膜收费18000元;原本说好的只需出动2辆车,搬家公司却开来7辆。最终,王阿姨这次搬家总共花了41710元,且工作人员一直未提供清单。
王阿姨的遭遇被媒体曝光后,网络平台方面表示将先行垫付,退给王阿姨1万5千元,并承诺将协助其解决这场搬家风波。
小王称,她当时在网上找了一家维修公司,并且购买了一张30元的抵用券。维修人员上门后,先是用一个钢丝线还有氮气泵进行了操作,之后说通不开,得用疏通剂,但其并未告知小王疏通剂的具体价格,之后便关上了卫生间的门进行操作。“弄完后跟我说一瓶疏通剂388元,用了5瓶,还有那个氮气也要钱,一共2100元,也没有核验我购买的抵用券。”
小王表示,虽然她对这个价格有不满,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但因为她是一个女生独自租房居住,面对人高马大的维修师傅心里害怕,当时就付了账。
后来,咽不下这口气的小王多次到12345、12315以及网络平台进行投诉,最终该名维修人员退款1600元,网络平台赔付了她500元。
所谓“胶水刺客”,本质上是利用或者说故意制造信息差。可以看出,这个注胶堵漏是个“新兴技术”,所以整体的认知度不高。不像常见的住家维修,人们多少有一个大体的评估。
而消费者对于补胶完全没有概念,胶水成本价是多少,补一次要几斤胶水,对方有没有按量补胶,这些都不清楚,全凭施工方一张嘴,这当然也就给了施工方漫天要价的机会。
对于这类“胶水刺客”,应当引发相关部门的重视。对于类似的纠纷,包括监管、消协等部门应当尽快介入,帮助消费者正当维权。另外,对于其中涉及强买强卖、坑蒙拐骗的商家,公安等部门也应当排摸线索、严肃处置。
另外,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很多消费者都是通过互联网平台的广告,找到了类似的商家,但事后却发现,不少都存在资质不全、冒名顶替的情况。而有记者调查了某网络平台发现,平台对这些商家几乎毫无审核,只要交钱就可以投放,这在侧面助长了“胶水刺客”的乱象。
当然,消费者也应当擦亮双眼,比如选择正规的商家,签订规范的合同,保留交易凭据等。但平心而论,普通消费者很难成为专家,这种“信息差”会一直存在。这就需要法律法规和相关部门等为消费者兜好底,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让四处横行的“胶水刺客”彻底消停。
对此类上门服务中存在的套路,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秘书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消保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陈音江认为,从法律层面来看,这种套路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如果维修人员在上门服务时进行没有依据地坐地涨价,或故意通过虚假的方式来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了损害,这种情况可能就会构成欺诈。另外,如果维修人员通过变相的强制方式去让消费者接受产品和服务,也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
在遭遇上述套路时,消费者可以向维修方协商解决,在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向消费者协会和有关的行政主管部门去投诉,还可以通过申请仲裁或到法院起诉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平台方应当履行必要的审查义务,确保入户商家符合相关行业的资质要求。在接到消费者投诉时,应当及时协助处理售后问题,如果平台明知商家存在违规行为或者非法经营,而未采取任何必要措施的,可以认定平台监管不到位,对于消费者造成的损失平台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综合《案件聚焦》《成都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