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分类
理县修建2300多口蓄水池能灌溉又可防火发布日期:2024-06-25 浏览次数:

  尊龙登录z6尊龙登录z6“全靠水,我们现在种地的收入翻了几番。”3月30日,在理县薛城镇箭山村一处山坡上,61岁的村民潘支保和两位老人,看着浇灌后花朵鲜艳的果树感慨道。

  “为什么水对箭山村的发展如此重要?”被问到这个问题,潘支保并没有着急回答,而是带着记者穿过一片片繁花压枝的苹果林,来到了村上“岁数”最高、建面最大的一座蓄水池所在地。

  眼前的蓄水池呈正方形,长约15米,高约3米,池内还有一半的蓄水量。潘支保回忆,“我们本村没有水源,唯一一股水是从8公里外邻村引来的,为了更好地利用水资源,村上在1975年修了这座蓄水池,能蓄900立方米的水。”

  同时,村民们自己也修了一些蓄水量在300立方米左右的小型蓄水池,并与最大的一座连通。但这依然没能解决灌溉缺水问题,种植的还是土豆、玉米这一类耐旱作物,收入也很低。

  “地震之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村修了很多蓄水池,除了属于集体的蓄水池,还有不少村建起了自家的蓄水池,也有的选择几户共建共用。”潘支保说,灌溉水充足,部分村民开始种起了果树。

  这几年,随着理县针对箭山这样的高半山村寨山水资源匮乏的困难,大力实施蓄水池建设,提出了“高半山渠系配套工程”,在每户村民家附近修建了“家庭蓄水池塘”,在水囤积处修建了面积较大的“集体蓄水池塘”。截至目前,全县共修建蓄水池2376口,安装输配水管道3825余公里,实现灌溉覆盖面积2.63万亩。

  如今,箭山村种植的是青红脆李、红富士苹果、花椒这类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潘支保算了一笔账,“以前种土豆、玉米的时候,亩产值仅有800-1000元左右,现在把水果管护好,一年亩产值能达到6000-8000元,甚至更高。”

  不仅要用好,还要护好。一座座蓄水池也变成了理县高半山群众的“致富泉”。为做好管护,理县对各村寨饮水池和灌溉水池进行统一规划,并将熟悉情况的管理人员设立为管理员。

  “村里的蓄水池统一实行村民小组组长负责制,每天定时巡视,确保每个蓄水池的需水量充足。”箭山村村支部曹术康介绍,每个村民小组还要负责该组蓄水池的维修和管理,并定期对蓄水池进行清洗。

  不仅要用好,还要用活。“理县属森林草原火灾高危区和高风险区,森林资源多分布在高山峡谷地段,水资源匮乏也成为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理县林草局干部魏仕军说,结合全县水资源分布与防火防灾责任区段情况,理县实行挂图作战,对遍布全县的2376口蓄水池进行统一规划,制定点位图。

  “让蓄水池不仅有效解决群众用水问题,更成为防火、防地灾有力的保障。”魏仕军介绍,蓄水池平时用于老百姓饮用和农田灌溉,一旦发生森林火灾,扑火队伍将立即赶赴火场附近的蓄水池迅速架设水泵,就地就近取水,构筑起阻击防线,把火情消灭于初发阶段,实现“打早、打小、打了”,为打好林草防灭火的“阻击战”提供重要的水源保障,实现“灌防一体”。

  不仅如此,蓄水池还承担着汛期引流的作用。雨季来临时,通过铺设的管道,将水引流到水池中,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雨季水量引发的泥石流、垮塌等自然灾害。